close
桃園縣復興鄉以角板山公園而聞名。復興,為北橫公路的大站,也是鄉治的所在。復興,舊名「角板山」, 相傳是清光緒十二年(1886年)台灣巡撫劉銘傳開山撫番至此,見山峰突起如角,河階面平坦如板,所以命名為 「角板山」。
角板山,泰雅族人稱為Pyasan(比亞山),是指「物品交易的場所」。我查清代台灣文獻, 卻沒有找到「角板山」的地名,當時的文獻稱這裡為「夾板山」。 「夾板」與「角板」的意義不同。「夾板」有「包夾、緊壓」的意味。當時清軍在夾板山的 山頂設有營壘駐兵。
另有一說法則認為,「角板」之名起源於日據時代。日本人征服當地泰雅族人後,將地名改為「腳板山」, 意指「腳踏之板」,頗有征服輕蔑之意。事實如何,已無法得知。台灣光復時,復興鄉的行政區域名稱為 「桃園縣角板鄉」,民國四十三年(1954年)時,才被更名為「復興鄉」。「角板」變為「復興」,又被賦予一 種新的時代意義。
這個公園是我看過一個很漂亮的公園,這些山山水水是平常都市理所看不到的,比起都市裡的鋼鐵從林,自然的風景更能讓人顯得心曠神怡。
全站熱搜